持戒8--持戒的定义(6)【專題合集】
发布时间:2023-06-15 浏览:
贪瞋痴
真正毒害我们的是贪瞋痴
从学佛的意义上来讲,真正毒害我们的是贪瞋痴。贪瞋痴为什么会毒害我们?其实归纳到最后就是一个“我”字。因为有了“我”,就以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实的。为了这种假的、假我的真实感,人会生出贪瞋痴慢疑的心。
贪嗔痴三毒害死人
学佛修心实际上就是一个戒。要戒啊,要懂得戒掉自己身上的毛病,要懂得戒掉自己身上的贪嗔痴。贪嗔痴三毒害死人啊。我们活在痛苦之中,就是因为有了贪嗔痴。我们活在烦恼之中,也是因为有了贪嗔痴。贪,让人无尽地索取;瞋,让人无尽地变成魔;愚痴,让人变得像畜牲一样不停地去索取,做不到的事情天天去想,就是愚痴;得不到的东西,天天去想,又是愚痴。所以,我们做人要明白道理,我们做人要懂得,我们为了什么。
地狱之众因各种贪欲堕落
佛陀:当年,我用天眼观察众生罪恶福报轮转,观察地狱之众因各种贪欲堕落。此贪包括吃活物杀生害命导致短命恶报地狱之苦,饱食享受而生出淫欲,贪淫作乐而堕落畜生再遭受杀害。
贪瞋痴是三毒,贪恋也是一个毒
有时候我们贪恋人间的一些幸福的环境,贪恋自己放不下的一些东西,境界就会随着社会的境界而转换而没有慈悲心。很多人犯了戒律,就是因为禁不起整个环境对他的影响,让他进入了人间的贪瞋痴慢疑的境界当中,所以他就不能明心见性,不能大彻大悟,他就不可能达到究竟圆满。
贪欲盖令善法永不生起
贪欲盖就是贪爱人间的一种欲望。贪欲盖,就是欲望会使你身心迷惑,可以让你的心善法永不生起,也就是说让你的心中的善良永远抹去,不会拥有。贪欲盖令善法永不生起,因为你贪了人间的东西,你就令善法永不生起。
贪心很重,他的戒律就会很少
一个人如果贪心很少,他的戒律就会很重。也就是说不贪的人他不会引来那些业力。因为你贪了,你很快的就会造业。因为你今天在社会上懂得遵纪守法,你才不会犯戒。学佛人懂得心中要有佛,才会守住自己的嘴巴,守住自己的意念,守住自己的身体,不去造业。所以造业实际上就是心灵处于危险的状态,造业就是因为没有戒律。所以心中有戒律的人,她是一个成佛成菩萨有基础的人。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佛的基本戒律,他一定会犯戒,这样他会犯各种杀业,杀盗淫妄酒......各种不好的业力都会让你变得非常非常的愚痴。
贪欲生,必破戒退道,忍耐能够修成你们的戒定慧
戒贪清净是真修
想修行,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
如果你们能够降伏你们的五欲,心不被外界所引诱,才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。
大戒有三:贪瞋痴
其他还有很多戒,比方说身口意都要戒。意念犯罪也是犯罪。有很多祸都是嘴巴乱讲惹出来的,身体上做错事情惹出来的,还有意念乱想出来的。在身口意三方面都能守戒,你就会很好。
学佛人要戒掉三毒
三毒是什么?就是贪、瞋、痴。这三毒很厉害,贪心害死人,恨心害死人,愚痴心害死人。很多人因为想不通,然后做了一件愚痴的事情,最后一辈子被关进监狱里。很多人就是看着别人有钱,他自己心里难过,“为什么自己没钱?”好了,他就去贩毒,抓起来就被枪毙了,一生就结束了。所以人要懂得,一定要去掉贪、瞋、痴三毒。
一个人学佛,首先要戒贪!
如果不停地要有钱,多了还要多,那就叫贪。贪心不能有,贪到后来就出事,好了(嗯。之前我也这么跟他们说,但是他们觉得为什么,他们赚钱,以后也是要做功德,也是为了做功德才赚钱)赚多少啊?把他赚来的钱全部做功德啊?你问他“你全部赚来的钱全部做功德,这就叫功德”,你会吗?你赚90%,拿得出10%做功德,那也叫做功德啊?讲话本末倒置啊!很多人还说了,杀人还有理由呢,“这种坏人就该杀”你不能救他的?坏人么更要救啊,不是杀他
一点都不能贪
做梦看见菩萨了,开心吧?觉得菩萨到自己的梦里来了,一定会有好事情发生,开始走偏了吧?于是去买六合彩,是不是着魔了?师父跟你们讲,修行人只要一走偏,马上就会露出贪瞋痴的破绽。这话很深啊。修行人要严格守戒,一点都不能贪。例如今天有个蛋糕,大伙说“你先吃”,这些秘书处小朋友真的很好,切成这么一片片的,一直传到最后,自己先不吃,这就是不贪啊。因为你贪了之后,贪魔就会钻空子,你就会被魔所控制。
转换贪瞋痴-一生做错的事情就是犯戒犯的
什么意思?不要去贪,没有意思。很多生意人贪,贪到后来连公司都卖掉了,会倒闭的。一个人不要去贪,肠胃里吃了点东西,够了;你不停地再吃再吃,吃到后来你的肠胃就坏掉了。恨的人:第一,脸不好看;第二,眼睛很凶;第三,整天烦恼不断,很难过。你说恨的人笑得出来吗?你恨这个人,你跑到单位里看见他很恨,笑得出来吗?愚痴,跟你们讲点中华传统文化,你看这个“痴”字,里面是一个“知识”的“知”,知识“生病”了,你就愚痴了。把知识误理解,把知识搞歪了,你这个人就“生病”了。我们一生做错的事情,其实很多都是犯戒犯的,就是愚痴,做了不知道的事情,对一些知识不理解,在知识上“生病”了,你做错很多事情。
不停地想吃就是贪
八戒里“非时食”是什么意思?贪吃就是贪。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命,为了身体健康。
不愿吃亏也是贪;看到别人自私说明自己也自私
就是这样,贪很可怕的,贪到后来停不下来了(是的,后面这一系列的烦恼和瞋恨都是由这个引起的,一定要守住,守戒非常重要。师父,如果不愿意吃亏,是不是也算是贪的一种?)对啊,贪人生的那种福报,不吃亏好像觉得自己有福了,被人家骂了觉得不开心了。这个世界有什么骂不骂的?谁不被人家骂?你找一个不被人家骂的人给我看看
恐惧是心中藏欲所为。须戒之
一种信任,一种诚实,它是学佛修心的基础。知错而改之,是为悟。
贪瞋痴是先天习气,要靠戒定慧修掉
用戒定慧来对治贪瞋痴
贪了怎么办呢?戒贪。恨人家怎么办?把自己的心定下来,换位思考,慈悲化解,不要去恨。想不通、愚痴了怎么办呢?那么要用智慧来克服它。佛说“应病予药”,就是你生什么病,就给你什么药,这一点是很重要的。
要戒贪瞋痴,又要戒杀盗淫,人才能越来越干净
我们一定要懂得怎么样来改变自己,我们要戒贪瞋痴,又要戒杀盗淫,这样的话,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干净,人才会如是啊。人各如是,则人民大众、屋宇、所有的事物和你所经历的事物,才能一视同仁的,又何有争名争利呢?
从心里面挖,那就是戒贪瞋痴
人怎么样才能定下来呢?能让人定下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人要想到知足常乐,但这是对人间来讲的;对学佛人的一句话就是戒贪瞋痴三毒。当你想到“在人间我什么都满足了,虽然这个事情让我很烦恼,但是对我来讲已经很好了。”你的心就会平静下来了。从心里面挖,那就是戒贪瞋痴。因为当你不贪的时候,你就没有这个烦恼了;当你不恨人家的时候,你心里也没有烦恼了;当你不愚痴的时候,不想得到某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时,你的心也就平静了。如果你的心静不下来,你只能随着习性。随着习性就是随着习惯、随着你的恶习堕落到六道轮回当中。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心戒
心戒
就是说,我已经在意念上知道这个是一个错误的行为,这个是一个不符合人间正常伦理的一个事情,所以这种事情我不能去做。从心里先来戒掉它,那你慢慢地就真的戒掉它了。所以我们做人做事情,要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。如果你表面上对这个人很好,你心里很恨他,说明你还在人道里,还在人间的恶事恶行里面;如果你真的能够原谅他了,从心里原谅他了,你会慢慢的对任何事情都会看穿,你就不会去恨很多连自己都憎恨自己做错的人的事情。
要用心戒
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戒。难啊,难受啊,很喜欢吃蛋糕的,已经胖成那个样子了,看见蛋糕嘴馋啊——咬咬牙,不吃。到结婚年龄了,一直没有结婚,看见男人,看见女人了,“哎呀,真想跟他谈恋爱”——必须克制。我教你们青年人怎么克制的?你们的意念一闪,我就马上把他拧回来。你不是说你要守戒吗?你不是说你一辈子交给菩萨了吗?你有一点点,我就把你拧过来,什么都不许有。那么其他佛友就可以了?来了一个听众,男孩子,我是刚刚在外面看见的。一个男孩子进来,好像蛮老实的,人也长得蛮帅的,还有三四个人围着他要去讲呢。你说,你们是学佛人啊?你们这些小女孩不给人家看得轻啊?看得重一点不可以吗?我对其他弟子不给他讲这么深,但是对你们徒弟,我必须讲这么深。
要用心戒,什么事情要用心来戒。比如说喝酒,表面上我不喝了,我把两个手捆起来,没用,因为心里还想着。要在心里,“我不能再喝了”,那才是真正的戒。过去有一个小孩子咬指甲,他爸爸妈妈知道手指甲里面都是细菌,就给他手指甲那里擦辣椒,他照样吃,不怕辣。把他的手捆起来,他千方百计把手挣脱出来,往嘴巴里放,这个就不叫心戒。心戒的意思,就是用心来戒掉这个事情,就是说,用不着你是否来拉住我,我自己不会做这些事情。
守戒就是守心
守戒就是时刻保持一个心
要用心来礼拜、来忏悔,就是用真正的心去拜佛和忏悔:“观世音菩萨,我真的做错了,观世音菩萨,你原谅我吧,我一定好好修。”这样你才能修得好心,你才能戒啊。戒是什么意思呢?如果你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,你觉得自己的位置高得不得了,接下来,就不戒了,这样一定修不好,守戒的人就是要经常想,我觉得自己总是做错,慢慢地我少讲几句吧,就是守戒。有的人就是不戒,因为他总觉得自己说出来的都是对的,那么他永远不会去守戒。
把持住自己的心,让心能够持戒
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,无论人多人少,都会把持住自己的心,所以必须要让自己的心能够持戒。
持戒是一种自然的守护佛法的一种心灵上的寄托
比方说,我心灵上寄托于佛法了,佛法叫我们要守戒,那我就守戒,明白了吗?但是,比方说你跟师父学,师父叫你守五戒,你守吗?五戒都守不好,你守八戒了?没用的。
首先心念很重要;学佛人和不学佛人的差距
心中念头要有佛,有佛就有众生,有佛你才会有戒,你才会有克制的这种能力,心中没有佛的人是不会克制自己的。举个简单例子,今天人家欺负你,没有佛的人马上说“你欺负我,那我一定要报复”,接下来就打起来了。学佛的人被人家欺负,想一想:“我是菩萨,可能是我的业障,可能是我某个地方做得不很好,所以我要克服它,我要息事宁人,我今天不能跟他争、不能跟他吵,我尽心尽力去把这件事情处理好。”这就是学佛人和不学佛人的差距。
用心来戒掉自己身上的毛病
我们守戒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些缺点,一些不能自己控制的理念,慢慢归在菩萨的戒律之下,这样我们才能把人间的事情看得清。师父经常讲,一个菜太咸了,不管怎么吃,你都吃不下去。我们北方人经常讲,口重啊。就是把它看的太重了。所以人间也是这样,一件事情你把它看得太重了,那你就会害怕就会恐惧,就会忧郁,因为你看得太重了。如果你把这件事情看得轻,就犹如一个菜,你嫌淡了可以放一点点盐,你觉得它很清口,那你可以直接就吃。所以不要把人间事情看得太重,看得轻一点。然后你什么事情都能把它解决掉。所以师父经常跟你们讲,学佛做人用心戒,就是用心来戒掉自己身上的毛病。
用精神来控制他的心念
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用他的精神来控制他的心念,他的灵魂和精神是他学佛得来的,他控制了他的意念,就是控制了他的行为,然后控制他的嘴巴和他的一切。这些人就不会乱说话,就不会具有无明习气,慢慢就会具有本性,即佛性。学一些佛法,刚刚懂得一点道理,有些人就到处去跟人家讲法了,实际上这是误导别人的一个大障碍。有些人造口业,就是因为无明习气,他不知道他正在造口业。很多人喜欢批评别人,就是因为他不知道他这个行为已经在他的意识当中犯戒律了,铸成了他心灵当中的大错。
良心受到戒律的控制
你们今天相信菩萨,就懂得在人间遵纪守法,不触犯法律不做坏事,因为人的良心受到戒律的控制。不敢做坏事你才能做好事,不抽烟你的肺才能好,不考试作弊好好读书你才能读好书,不骂人你才能跟人家好起来。只有学佛提高境界,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,成为一个拥有崇高品德,有智慧的人。
戒律是守心的、是自己自觉自愿地-戒律和制度的区别
制度是定下来的,定下来的就叫制度。“制”就是制约,“度”就是有度,什么事情不要过分叫“有度”。制度是强行的,而戒律是守心的,自己心里要守着的,就是一种自觉地,叫“戒律”。为什么戒律叫“自觉守戒”呢?它不一样的。制度就是你必须要执行。部队里的制度是铁的制度,你就动不了了。戒律是自己自觉自愿地,“我守戒,我不愿意打妄语,我不愿意做坏事,我不愿意……”对不对?
不是形式,那是心里啊
守戒的话,就是心里只要有个戒就可以了,不要犯戒,不要过头,什么事情要有个量,要有个中庸之道,儒家教育讲中庸之道,佛家讲中道,一样。什么事情不能过头,不能过偏。你看看现在我们澳大利亚有一种吃素的绿色保护主义叫vegan,他们这些人不穿皮衣,不穿皮裤,不穿皮鞋,手提包也不能提的,全部弄布头,吃东西……鸡蛋什么都不能吃,洋葱大蒜都吃,还没到人家面前呢,已经臭得人家都离开他了。不是形式,那是心里啊。。。一个人要知道为什么比丘、比丘尼戒这么多,380多条,现在明白了吗?连讲话,一个眼神,哎呀……庄严得简直不得了!
内护就是护的这颗心
内护是什么呢?就是护住自己的良心啊,我们要护持住自己的本性啊,不要让它变恶。我们无论如何要明白,我们要禁戒啊,我们的戒律我们一定要禁止它发生,我们一定不能犯戒啊。因为我们不能害人,我们不能骂人,我们不能打人,我们不能偷人家的东西,我们不能抢人家的,我们不能杀盗淫妄酒。内护就是护的这颗心,让他多一点良心,这样我们才能修成净业。试想一下,什么叫净业啊?就是干净的善业,因为你有干净的善业,你才好啊。
五明之第五明-内明
就是佛法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教化和教育。比方说,你要持戒,你要以禅定来消除你内心的散乱,你要用智慧来治愈你的愚痴。你如果脑子里有污染了,有邪念了,你一定要有一个内在的方法来对治它。所以一切法门,学习佛法不能懈怠,内心才会明白。
任何戒律都是明于心、行于表
太岁菩萨:“任何戒律都是明于心、行于表。佛子只需按照卢军宏师父的开示依教奉行即可。
向内求
比方说人家跟你发脾气了,你就要戒,要自己不发脾气,戒掉自己不好的脾气,你人就定得下来。定下来之后,你就会想出办法出来,解决问题。这就叫做向内求。
一定要守戒啊。真的!要用心来戒
什么事情都要用心。。。就像我们人间,很多人你叫他改一点毛病,他熬不住啊。因为他不知道会有后果。控制不住自己,你实际上就是违背自然。违背自然的人,就慢慢地失去自然的规律,你会被自然搞得头破血流。
三守-守戒、守心、守意念
所以要学会常忏悔,听菩萨的话,做到“三守”:守戒、守心、守意念。
守住自己的戒心,意念认识到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空的假的,是虚幻的,你就会不思善不思恶,远离一切“颠倒梦想”。
不让你自己的心变得野
守戒的人,首先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心,不让你自己的心变得野。
先锻炼一下自己,坐得住吗?想想自己能不能安静下来一个小时?外面的环境再怎么变化,能否在家里坐着,静静地思考怎样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?时间长了,你就能如如不动。
守住自己的心,就是守住自己的戒。
放下自己的心,就是放下了贪瞋痴。
只要用心戒,什么事情都能解决。
比方说喝酒,表面上我不喝了,我把两个手捆起来都没用,因为你心里想,我还是要喝。过去有很多小孩子,喜欢咬指甲,他爸爸妈妈知道指甲里都是细菌。就给他的孩子手指甲里边加点胡椒,他照样吃,他不怕辣。最后爸爸妈妈把他的手捆起来,这小孩子千方百计把手脱出来,还是往嘴巴里放。因为这个戒是外戒,不是心戒。我们要懂得,境界就是完全要破迷开悟,要明白这个事情的好坏,你才能戒掉。如果你还不认为这个件事情是好还是坏,你就戒不掉。有一个男的自己生肺病,抽烟一辈子,最后他的太太也肺不好。医生最后查出来这个太太不抽烟的,为什么会肺不好?结果后来医生告诉他,是吸了二手烟,几十年了,跟她自己抽烟一样。这时候先生痛哭流涕,他觉得对不起他太太,他心中很痛,他觉得自己死了就算了,为什么还要害自己心爱的人呢。这种就是不知因果的人。你自己不懂得怎么样能够解脱,你还要拖累别人。
人在尘中不是尘,尘在心中化灰尘
“人在尘中不是尘”,你吃大蒜,你不觉得它臭。“尘在心中化灰尘”,你理解大蒜是臭的了,你守五戒了,所以不吃大蒜了,你是不是在心中就没有大蒜了,化掉了,就没有臭味了?意思就是简单地告诉你,你人在红尘当中,你没有感觉自己在红尘当中,你今天做了大家都去做的那些坏事,你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坏事,叫“人在尘中不知尘”。“化灰尘”什么意思啊?你离开了红尘,你才能化解红尘当中的五欲六尘啊。
住心就是让心持戒
要明白,我们这个人的心是靠怎么才会有智慧的,就是把心要住下来,叫住心。就是把你的心停下来,不要去胡思乱想,把妄念全部忘掉。住心就是把你的心停住了,如果你今天的心定得下来,你们就不会有这些麻烦出来。所以要调护好自己的心。住心就是让心持戒,才能守住自己的智慧,才能清心寡欲,欲望没有了,人的烦恼就没有了。欲望越多,烦恼越多,欲望越少,烦恼越少,所以师父经常说无欲自然心如水。这就是我们说的人要学会没有欲望,因为没有欲望的人他什么都无所谓了,他就活得潇洒自在,他就活在人间的智慧海里。
佛陀:好好以此为戒
心灵法门佛弟子要从我告诉你们的这件事明白,我相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的意识会变成你们心中的障碍。好好以此为戒,这个世界佛和众生是在一起。佛是和众生的佛性在一起,不是和众生的劣根性在一起。一个懂得慈悲喜舍、放下自己的人就能断除自私自利的心行,才是践行菩萨大道。
心不戒,你的意永远不会明的
学佛学心,做人要像一个圣人。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戒掉自己身上的毛病。因为你心不戒,你的意永远不会明的。比方说,什么事情要用心来戒?今天比方说我要喝酒,我现在要戒酒了,你把他两个手捆起来,他心里还想着,我要喝。那么真正的戒酒,也就是说,你哪怕把酒放在我面前,我知道不能再喝了。
心不放逸,就是持戒
我今天不抽烟、不喝酒,我是持戒的;我今天不打妄语,我是持戒的;我今天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那我也是持戒的。这样的话,你就是做人做得很规范,那你这个理念就是心正。你的心只要持戒后,就不会放逸、不会放荡。心不放逸,就是持戒。只要你的心中不乱想,不想这个、不想那个,实际上你已经在持戒了。
心如果放逸,那就是破戒
你是从来不喝酒的,突然有人对你说“喝点酒吧”,好了,你喝酒了,你就破戒了;一个女孩子本来规规矩矩的,突然之间有几个流氓来勾引她,如果她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,她就是放纵自己,她就是破戒了。如果今天你是吃素的人,你突然之间吃荤了,因为大家都在请你吃啊,你吃了,心里还想着,吃一次没有关系,你就是放逸你的心,好了,你破戒了。
修心就是以佛法的戒律来克制自己
修心就是改毛病,修心就是以佛法的戒律来克制自己,改掉自己不好的无明习气
戒恶行善,本身就是自性当中有的
自性也是宝啊,自性也是拥有三宝的,所以叫“自性三宝”。戒恶行善,本身就是自性当中有的。人在自性当中也有享人天之乐、享人天福报,但是在自性当中,你又懂得究竟无常,所以自性当中有一种,你想长乐的话,你就要脱离苦海啊。你在你的自性当中,要不停地修法修慧,你要想在自性当中追求那种脱离苦难的涅槃,就要利己利他,就是刚刚师父跟你们说的利己利人,然后你自己要尽心尽力,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当中为利益众生而贡献自己,叫自觉觉他。这就是我们说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变成在三宝当中的人生价值观了,也就是说,你懂得要尊重佛、尊重法、尊重僧众,自性当中要守戒,要精进,要忍辱,这些就是你的自性流露出来的智慧力量
以菩提心摄守
以菩提心摄守,实际上就是戒
以戒为本,以戒为师。有戒律,坏的东西就不会来了。人家说去抽烟,我不抽,说去喝酒,我不喝。有戒了,本性就出来了。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,自己本来就有的。所以说众生皆具佛性。这样的本性就不会受微思维的影响。本性就是一面镜子,但是如果染上灰尘,照样照不清楚,照不出。所以心要干净明亮,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。
大乘佛法把菩提心作为动力,才会修戒定慧
六度万行,最终修成圆满的佛果。在你修成佛的这条路上充满着菩提心,因为没有菩提心的愿力,没有大慈大悲心的基础,没有悲愍一切众生的愿力,你是修不出菩提心的。我们经常说广发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?它里面有两大要素:一个是悲,还有一个是智慧。菩提心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的根本。
戒和定修出的是人间的智慧;以慈悲为基础的,才是无上智慧
慈悲心产生的智慧那是以慈悲为基础的智慧,这种智慧叫无上智慧;如果用戒和定,那是人间的智慧,是修成的一种智慧,这种智慧还是不够圆满,还是有欠缺的。
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
我才能得到佛果,才能学会布施、持戒、安忍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,修心要学会修实修,实修就是道场。
守着自己的善心,这就叫守心
一个人检查自己的善心有没有漏,实际上就是你在守着自己的善心,这就叫守心。守住你的心不要做错事情,不要做坏事,那么你这个人就有善心。
持戒要配上一贴药——随缘;一定要慈忍
一个人虽然有慈悲心,看见人家很可怜,但是如果他忍耐不够,就是慈悲心不够。举个简单例子,夫妻吵架,虽然你觉得老公也蛮可怜,但是你不能忍耐,他讲你坏话骂你了,你忍耐不住,最后这个爆发点就产生了。所以,要明白,我们要戒掉自己身上的习气,一定要慈忍,就是慈悲加上忍耐。如果你非常恨一个人,但是心里想,其实这个人也蛮可怜的,慈悲心升起就不会恨了,这叫慈悲。然后,不跟他吵了,我忍下这口气、忍耐住了,这个事情就不会激活了,所以要懂得慈忍。
慈悲心就要守戒
每件事情要想一想:我是否做得如理如法?不如理不如法就是破戒。好好地想一想,你就会慢慢地懂这些道理。
没有慈悲心,容易犯戒
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没有慈悲心?因为他的贪念,因为他的嗔念,因为他心中没有起欢喜心,所以他也没有舍心。
这样的话很容易犯戒,这样的话,很容易在心中引起自身的我相、我执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讲要大家去除四相: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
要视众生为自己的孩子
佛陀开示:要把自己当成众生的母亲,视众生为弟子之子,慈悲宽厚善待他们,帮助他们,只有母亲才会原谅自己的孩子,这样才能生起慈悲之心,戒除瞋恨之心
用菩提心来守戒,用出离心来守戒
人间是修行的宝地,吃苦耐劳都在人间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学佛的宝塔,走上佛道,就是一种耐心,就是一种守戒。不该闻的不能闻,不该听的不能听,不该说的不能说,不该想的不要去想,这种守戒是人获得安稳平稳心的最重要的基础。所以学会改变自己,持戒守律,用菩提心来守戒,用出离心来守戒,想想“如果我已经离开这个世界,还有什么需求的?”在人间任何多余的事情都不要贪,就像你吃饭一样,这个菜已经吃过瘾了,饭已经吃很饱了,就不要再吃了,否则会胖的,凡事不能过度量。
因果易造业难消,
苦难磨砺业障报。
恒心守戒菩提道,
功德宝塔节节高。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心地无非自性戒
戒律是拿来律己,不是用于谤人
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
真正能够见到本性的人-自性无非、自心无碍、自心无乱
真正能够见到本性的人,
要自性无非,就是自己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是非了;
要自心无碍,就是自己的心要没有障碍;
要自心无乱,也就是说,自己的心从来不会乱
你的本性对所有世界上的问题没有是非,你的本性想做什么,你就让它做什么,因为本性是善良的,它做出来的事情都是好的,所以,要没有障碍。。。你本来的本性是很好的,你完全可以无碍地去帮助人家,但是因为你心中有障碍了,你觉得我划不来,那么你就叫“自性有碍”了,然后会达到“自性有乱”。。。。首先不要给自己的心设障碍。
心地无非自性戒
学佛人心中要没有是非,因为没有是,哪来的非。学佛人心中要没有因果,你没有种因,哪来的果。
“自性无非”就是本性没有是非。你心里没有这个是对的,那个是错的,你已经是戒了。你的心对这件事情没有说“它是对的”,没有说“它是错的”,你不就已经戒住了吗?贪是怎么来的?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,那你就贪了。“应该是我拿的”,你是不是贪啊?“这个事情明明是他错了,为什么算在我身上啊?”你瞋了。“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的,他能做总理我也能做总理啊!”你愚痴了。所以你的本身心里有这些作为的混原体,这种混原体在你心中让你心不平。混原体是你是非的动力。因为在你心中有对和错,有是和非,那么你就不能守戒,你就戒不了。所以菩萨一句话点破我们世人心,叫“心地无非自性戒”。比方说这件事情是他做错了,你觉得,“哎呀,我也有错”。这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,“哎呀,这是孩子生活当中必经之路啊”。实际上你就戒了,你就戒了瞋恨心了。你本来很恨孩子,“怎么又犯错误了?怎么又做错了?”而现在你觉得没有是非,孩子没有做错。“我的女儿可能年纪小碰到这些事情了,我要原谅她。”你觉得这个没有是非,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应该碰到的挫折,以后会改的。那么你不就戒了吗?是你自己戒了,不是戒在她身上,是你自己不瞋恨了。如果看见自己女儿,“最好去找一个有钱人家”,你这个贪念一来你怎么守戒啊?因为你觉得“是啊,有钱好”,“是”来了,接下来就有“非”了。“是啊,一定要有钱的人,我要嫁给他。”好了,你有这种贪念来了,你怎么戒啊?所以菩萨一句话全部点破——“心地无非自性戒”,就是在心中要没有是非。
心地无非自性戒就是说如果你的心里没有是非,你的本性实际上就在守戒,所以菩萨叫我们连“是”都不要,比方说这件事情是这样的,因为你有一个“是”,你就会找“非”,对不对,你比方说这个事情,这个老妈妈在这里做饭,你看见她那个手拿到菜里去了,你如果心里没有“是”,这老妈妈是对的还是错的,那你就没有是非对不对,那么你今天心里说,哎她这错了嘛,就是“非”,哎她手弄到锅里去,可能是拿什么东西出来吧,哦这是“是”的,不对啊,她这个手为什么直接进去啊,你是非到了你的身体上,到了你的脑子里,你就搞不清楚你开始糊涂了,如果你跑过去直接看一看,一看老妈妈戴着手套,你马上又不讲话了吧,因为你眼睛看见的,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,所以菩萨叫我们连“是”都不要,你就没有“非”了,所以心地无非自性戒,你的本性就守戒了,不要去管啊,心中无是非,就是无痴心无罣碍
菩萨说:心地无非自性戒。也就是说当你的心里没有是非,你自己的本性等于已经在戒律当中了。举个简单例子,你这件事情,是他做错了。但是你觉得这件事情我也有错,也没有谁错的,就是这么回事。那你的心就戒了嗔恨心了,因为你不会恨别人了。否则你认为都是别人的错,自己没有错,你就会恨他。举个简单例子,你的女儿年纪很小,她在家里做错事情了,你想到我自己也有错,所以这个事情做父母的都有责任,以后当心一点就好了。当你不瞋恨的时候,实际上你就戒掉了你的瞋恨心。当你自己不责怪自己这么无能,你实际上也去除了你的愚痴心。当你觉得我的孩子要慢慢来,他的智商没那么高,今天能够成全他,已经是菩萨保佑了,你就不会有贪心。所以真正的学佛人要懂得戒,戒就是让自己心中无碍,一个心中无碍的人才能没有障碍,才能没有烦恼,没有痛苦。一个真正学佛人要懂得,心中要无私天地才能宽!
“心地无非自性戒”,如果你今天心里没有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你的自性本来就是有戒律的。如果你心里想,这是他不对,这是我对,好了,你就没有戒律了。如果你觉得今天有“是”有“非”,你的自性就有“是非”。所以,师父经常跟你们说,学佛的人不要先在自己的心里定位这是对的,那是错的,因为当你一旦定位这是对的或者是错的之后,接下来,你的心中就会有是非。因为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,那么看到其他事情明明是对的,你也会说它是“非”,因为你自己的定位定错了,所以你会把别人看成偏了。就像我们给人家带路,你认为这条路肯定是对的,实际上这条路根本不对,你以为你走过了,肯定就是这么走,我上次就是这么走的,你叫别人跟着你这么走,人家说不对啊,好像应该从那边走,你说不可能的,就是这条路,好了,你认为对的是“非”的,人家认为“是”的,在你这里就成为“非”了,“是非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戒法自然
戒法自然
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本性一直延续下去而不移动呢?。。。第二,要在心中觉得自己没有守戒,这叫戒法自然。不抽烟的人难道要天天去想自己今天没有抽烟吗?你不是一个打妄语的人,难道你要想自己今天没有打妄语吗?今天你没有偷东西,你是一个好人,你本来就已经守戒了,你已经是戒法自然,你已经到了不用去想自己已经守戒了,其实你还是在守戒。学佛人心中要有一道防火墙,要经常检验自己的防火墙是否有效果,这道防火墙就叫境界。经常检验自己的境界高不高,就像电脑经常要更新软件一样,学佛人也应循此法,才能因戒生慧。
守戒要守到后来成为自然地守戒
要从平时的生活当中让学佛成为一种自然。守戒要守到后来成为自然地守戒,而不是逼着自己一条一条去做。
心不为相动,心不为戒动
就是守戒了都没感觉自己在守戒。就像你们开车在红灯面前停下来,谁会觉得我在守戒?“你看,红灯,居然我停下来不走了。”你试试看呢?你走走看呢?所以我们“非念积念修”,什么意思?你没有念头,你的念头才会真正地修。也就是说你没有念头,你才能积极地有这个念头在修;你有念头,你怎么修你的念头啊?
自然守、自然戒、自然修
大家都知道,学佛修行要守戒,师父在这里跟大家讲,守戒要变成自然守、自然戒、自然修。开车到红绿灯这里了,知道红灯是不能过的,看见黄灯就应该很自然地停下来;看见人家说不能随地吐痰的,有痰来了,不吐,用纸包起来,扔到垃圾箱里。这些都要成为自然,习惯成为自然之后,你就是修心修到自然了。。。五戒都要自然戒。看见要杀的东西,不能杀,很自然的;看见喝酒,自然地想到不能喝的,我们学佛人不能喝酒;想说妄语的时候,马上想到不能打妄语;邪淫了,想到这个不能做的。学佛人的心能悟到天上、地下哪些不能做。例如,看见别人的东西,就算没有人拿,你也不能拿,因为你拿了之后你就动了这个因果,你不拿跟你没有关系,这样你就自然地守戒了。
非心戒-不是正道
如果你一边有念头一边想修,那你并不是在心中守戒,所以不是正道。正道就是让你们放下、看破,无牵无挂,心无罣碍。心不在相,就是没有心相,所以人家说这个人有没有心相。真正修心的人是心无罣碍,我没有一个心要用这个心来修,而有些人是我要用一个虔诚的心来修我这颗心,实际上你这个“虔诚”就是因为你不虔诚,所以你才想用自己一颗虔诚的心来修这个心。
心细戒空
心细戒空
戒了之后,思维中就存在空性。要非常仔细地守戒,来完成空性。
刚刚开始修的,在戒中空;真空与虚空
真空就是已经通过自己的本性,心中什么都没有,但是心中是万有的,需要什么就自动会出来什么。举个简单例子,你商场里面什么都有,修车的时候,不管你什么零件缺少,我车库里面都能有,我可以订购可以去找,找得到,都有。一个是没有order(预定),纯粹就是我店里这些东西,能修就修,修不好就没有办法了,这是刚刚开始修的,在戒中空。真空的时候,我店里什么都没有的,但是你要什么我都可以打电话拿来,是从九识田中出来的。虚空就是等你什么都有的时候,是不是空了?现在的网购,有什么商品?什么都没有,但是要什么就能寄来什么。师父的例子,是让现代人都接受。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以上内容整理、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
App下载地址
安卓点击下载:
(点击二维码图片跳转下载地址)
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恳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慈悲,龙天护法诸位佛菩萨慈悲! 在此篇文章的编辑、整理、分享过程中,如有不如理、不如法之处,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原谅、诸位佛菩萨和龙天护法菩萨原谅! 祈求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保佑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,都能够在心中种下一颗菩提种子,结下一份善缘,消业障、开智慧! 如果您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或者推送给您需要的朋友。 感恩您的善举,随喜您的功德。也许正是您不经意的一次转发刚好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 。 |